梦想文学网 > 异域神州道 > 关于高考的早就憋了十几二十年的吐槽

关于高考的早就憋了十几二十年的吐槽


  关于高考的早就憋了十几二十年的吐槽

  作为一个从没参加过高考的人,我是很想吐槽一下高考的。值此高考完结之际,乘机而发。

  当年参加中考的时候,我就决定不参加高考,所以干脆连高中都没有报,跑去念了技术学校,把对我寄予厚望的几位老师气得直翻白眼。要知道本座当时乃是整个班,整个年级唯一一个每科都可以及格的学习奇才——关于当时我的学校,我的年级我的班我的亲爱的同学们,简直是可以写一本一百万字充满了正能量和时代气息足以冲击诺贝尔文学奖的写实主义小说,只是笔力尚浅不敢动笔,在此暂时按下不表。我只是想说,在那个时候我就觉得高考是件莫名其妙的****事。

  初三课程的最后内容,让我对这些东西是否能对我今后的人生有用产生了怀疑,比如数学什么的。当然知识本身是非常有用的皆非常有趣的,我尤记得私下翻看物理课本时的兴趣盎然,英语和语文的死记硬背,让我今天有兴趣再反过去学的时候能轻松很多。生物地理的常识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我现在随时百度也是一样。但是当老师教我们把大量精力和时间用在应付习题,应付考试上的时候,我确实觉得有些莫名其妙。考试本身只是检验知识的手段,单纯地应付检验花上这么多的精力时间,是因为考过了马上就有一百万美元的奖金吗?

  当然是连一百块人民币都没有的。听说高考的架势更要比中考更严峻一百倍,要花上难以计数的精力和时间在学习练习枯燥无味而且肯定这辈子再也用不上的技能上,我就当机立断,立刻决定连高中都不用去了,直接报考了厂属技校,然后就是无休止的旷课玩游戏看小说看漫画简直爽翻了天。直至今日我也从没丝毫后悔过那段荒唐的岁月,那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当我以后老得躺在床上等死的时候再慢慢回味也能笑得很开心。没有高中高考经历和正经大学生涯给我的唯一缺憾就是看那些重生流YY小说的时候没什么代入感。

  然后说说不那么荒唐的正经事。

  当然,高考在最初,其实也并不那么莫名其妙的。至少在大学扩招以前,百中挑一的精英们晋入高等学府享受精英培育的机会,确实还是值得悬梁刺股呕血三升来搏一下。大学毕业之后的包分配,各种镶金镶银甚至直接就是金铸银打的铁饭碗任君选择,旁人的高看一眼甚至顶礼膜拜,能让贫寒学子想想就血脉贲张不能自己。关键那是一个脱离原本相对固化的阶层,能够鲤鱼跃龙门的大好机会,和以前的科举是一个道理。‘中国合伙人’里面黄晓明跪地求再考一次,因为他真的不想滚回去一辈子挑粪种地。

  在当时来说,高考科举确实是一道改变命运的龙门,当然是值得憋足了劲去跳一跳。

  不过在大学扩招后的十几年之后,这大学生的际遇和内涵早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包分配没有铁饭碗,毕业就失业,大学里面玩个四年或者谈个四年恋爱的简直是常态。这样的生活当然也有一定价值,但我认为还是不值得用三四年呕心沥血去换。说老实话,有那精力最旺盛头脑最清晰的三四年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呕心沥血的功夫,放在任何一项自己能有些兴趣的项目上,绝对都能成就不凡。就算专研个包子面条烧烤什么的小吃,也足以撑起一家口耳相传的特色小店,发家致富不在话下(悄悄告诉你,任何一家生意兴隆的饮食小店的利润都能叫所谓的白领们流口水)。如果专研的项目够深够独特,说不定还能和老干妈马应龙一样冲出亚洲扬威海外,征服老外的口腔和菊花,让他们知道华夏文明的利害。即便是卢瑟如我当初选择的一样学个金属加工的技术,那样的心血也够升到高级工轻松月入上万,再熬熬资历到技师,那就是到处抢着要的人才了,随时都可能有白富美投靠过来。更别说其他什么更加高大上的玩意上,总之无论怎么选择,都要比憋了三年就是为了过那道不知所谓的坎有出息多了。

  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好像迈过了那条门槛进了象牙塔顿时就真能头顶生光全身冒烟蜕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高等生物了一样。还是之前那个说法,这话在阶层相对固化,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旧时代好像还有些道理,但是到了资讯爆炸的今天你想要什么样的知识没有?就是原子弹的做法都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知识廉价到路边摊上八块钱一斤买的多还可以打折。这么美好的时代,好像每个人都能如吹口气一样简单地掌握自己的命运一样,可惜事实并非如此,被生活大爷操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高等生物满大街都是。盖因为说穿了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只是工具而已,那些指望着上好大学拿个好文凭然后出来就能找个好工作的,本质上就和一个农夫期盼一个一挖就能掘半亩地的锋利锄头一样,挖再多的地也是个农民,逆来顺受靠天吃饭罢了,谈何改变命运这等充满了玄幻气息的话题?

  真想改变命运吗?少年,那永远是要靠毅力,勇气,还有成熟的心智和智慧。这些可不是光把脑袋埋在书本里就能学到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心而后喻,风风雨雨坎坎坷坷里撞得鼻青脸肿跌得头破血流,你自然知道自己是个什么货色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静静而后安安而后虑,虑而后得。当你真正地发自自己的内心想要向上,想要做更好的自己的时候,少年,只有天空才是你的极限,不用登上初号机你也能用自己的拳头来创造奇迹——当然这是个异常漫长的过程,孔子三十而立立的就是这坚强独立的精神。他老人家都要三十岁才达成,可见之艰巨之漫长。但当人的心志真的成熟独立之后,才能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一些对自己真正有意义,有用的东西,这时候自己去学习得来的才是自己心灵和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是逐渐让自己强大,足可以把握人生的内在属性。这才是子曰‘学’的真谛。而绝不是那种呕心沥血三四年只为了那三四天,之后大家一起撕书发泄这辈子再也不愿想起来的东西。

  一不小心扯得太高远了,总之只是被当做工具的知识是没什么提升逼格和层次的作用的,当然在绝大多数知识农民眼里他们也不需要,多挖点地多挣点钱就够了。扯回高考本身来,这玩意对个人来说我觉得纯粹浪费时间精神,即便是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也已经有些矫枉过正,过犹不及。

  考试本身只是检测知识和能力的一种简单化的手段。不可能去一个个考察学子本身的能力才华,也就只有用这种大而化之的办法,结果最后僵化成了只是应付手段本身的一种能力。从本心来说教育部当然巴不得所有学生都能得诺贝尔奖,所以中国的教材难度和考试难度之高,当之无愧的全世界第一,随便扯一张中学考卷去美利坚也能让一群大学生抓耳挠腮满头冷汗。不排除高考学霸里也有牛逼的,毕竟基础属性必须刚得起才能考得上,但绝大多数都因为浪费了太多无谓的技能点,除了考试还能做的事情真不多。中国科学家们(不是说华裔)在国际上算几流?各行各业开创一片天地的牛人们有多大比例是高考达人?

  明明只是一种简化处理的手段方法,最后居然成为无数人为之呕心沥血的终极目标。方便出下流,此之谓也。这世界上总有那么多目光短浅人云亦云的朋友,行尸走肉一般前仆后继地来给先贤的微言大义做出详细生动的亲身解释。

  最后转过来说说现在的这个高考风气,这才是让我吐槽欲望一发不可收拾的主因。

  现在的大学早已不是以前那种真正意义上的精英场所了,反倒是现在的父母们对高考的重视却是越演越烈,远胜之前还能龙门跳时期的父母。禁止周围邻居喧哗禁止车辆通行还禁制蛙鸣鸟叫的,考不好复读一年复读两年的,父母辞职陪读的举不胜举。还有什么高考工厂,高考宣誓之类充满了中国特色的足够在人类文明史上留名的奇葩。问及这些殚精极虑搏命演出的家长,理由都是慷慨激昂充满了爱与正义的宇宙真理: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让他们受更好的教育。

  但就算按照那些人所说的狭义上定义的未来和教育,也早因为龙门时代的远去,不是现在的区区高考所能决定的了。广义来说,抛却命中有时终须有那种缺乏操作性而该存而不论的东西,决定一个人前途的肯定也是眼界,心胸,智慧,毅力之类的内在属性,而这些属性则是在大学里——至少是现在中国的大学里很难培养出来的。至于什么更好的教育,说这话的家长们显然不知道什么是教育,父母和家庭环境所起到教育强过任何学校一百倍。但是不管知道不知道,他们就是认准了这个目标,就是要抓住这个自己都不明白的概念一股脑儿把所有的期望和愿望都塞过去。

  这种把过多的期望和感情都过度投射到一个自己并不真正了解的目标上的感情模式,正是某种神经症患者的典型症状。人云亦云的他们既没智慧去看穿生活的本质,也没勇气去直面真相把握现实,四周潮水般的焦虑让他们只能渴求一个能解决所有问题的神奇按钮,好像一旦得成了按下去了,就能一口气解决所有让他绝望的问题。他们需要这样去相信,所以他们真的就这样信了。那些求神拜佛烧高香地去求菩萨保佑子女能考个高分的,真是如标本一样可供我们慢慢鉴赏。

  跳龙门时代的学子父母们就算重视高考,也没病态到如今这样的地步。因为他们觉得就算考不上,回来当农民当工人也没什么好丢人的,工老大农老二,脊梁可是挺得笔直的。但是现在的家长们可不会这样看了,低层****的腰背早都被现在的社会打得稀烂,就算有能挣几个钱的,惶恐和憋屈也是常态,周遭的变动让他们看不到希望和信心,活得无助活得累。越是绝望就越是想要希望,这个时候高考就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毕竟在他们的记忆和惯性思维中这玩意确实曾经有用过,和实验室里快要饿死的老鼠拼命又徒劳地按着喂食时刺激他们的电极一样。

  所以说到底,现在这样的高考热潮,不过是一群绝望的****们手舞足蹈的呻吟嚎叫,吵闹烦人之余真没什么正面意义。再站高点看远点说,这只是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下的一出闹剧而已。

  PS:啊啊啊,好了,作为一个连高考都没参加过的卢瑟尔,在这高考之际发出这样一番吐槽真是酣畅淋漓,好似一坨困于腹中十多二十年的大便一朝而出。不要说我不务正业写这些东西,其实我感觉这些东西才是正业。


  (https://www.mxgbqg.com/book/1038/7766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xgbqg.com。梦想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mxgbqg.com